02.A Top-Level View of Computer Function and Interconnection
哈佛结构与冯诺依曼模型
- 
哈佛结构
- 
将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
 - 
程序指令和数据指令分开组织和存储的,执行时可以预先读取下一条指令
 - 
成本高
 
 - 
 - 
冯诺依曼模型
- 
最重要的思想 “存储程序”
 - 
使用同一个存储器同时存指令和数据,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
 - 
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,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,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
 
 - 
 - 
区别
- 二者的区别就是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是否是一体的
 - 举一个最简单的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的指令,指令1至指令3均为存、取数指令,对冯·诺依曼结构处理器,由于取指令和存取数据要从同一个存储空间存取,经由同一总线传输,因而它们无法重叠执行,只有一个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; 如果采用哈佛结构处理以上同样的3条存取数指令,由于取指令和存取数据分别经由不同的存储空间和不同的总线,使得各条指令可以重叠执行,这样,也就克服了数据流传输的瓶颈,提高了运算速度
 
 
图灵机
- 
图灵机计算 4 + 3 例:
 - 
连续4个1代表数字 4, 连续3个1代表数字 3
 - 
1 R q1
- 1: 将数值改为 1
 - R: 读写头向右移
 - L: 读写头向左移
 - H: 读写头停止移动
 - q1: 将读写头状态改为 q1
 
 
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关键概念
- 
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单个读写存储器中
 - 
主存中的内容按位置访问, 无需考虑其中包含的类型
 - 
CPU从一条指令到下一条指令以顺序方式执行 (除非明确修改)
 - 
与CPU和内存交换从外部来源收集的数据
 - 
总线是连接两个或多个设备的通信通路
 
计算机组件
CPU
- 
CPU的频率不能无限提高
- 理论限制
- MOS管开关、脉冲通过门电路需要时间
 - 为了信号同步,每个脉冲信号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
 - …
 
 - 制造限制
- 芯片面积越来越大,导致连线延迟越来越大,需要保证信号再设计指定时钟周期内从芯片的一角到达另一角
 - 频率越高(即MOS管的开关频率也越高)会导致开关损耗也越高,CPU耗电和散热会提高
 
 - 解决
- 改进CPU芯片结构
 
 
 - 理论限制
 - 
内存墙的存在
- 主存和CPU之间传输数据的速率跟不上CPU的速度
 - 解决
- 采用高速缓存
- 添加一级或多级缓存以减少存储器访问频率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
 - 增大总线的数据宽度, 来增加每次所能取出的位数
 
 
 - 采用高速缓存
 
 - 
CPU等待I/O传输数据
- CPU在等待I/O设备时保持空闲
 - 解决
- 中断
 
 
 
存储器
- 
兼顾存储容量、速度和成本
 - 
解决
- 层次式存储结构
 
 
I/O模块
- 
I/O设备传输速率差异大
 - 
解决
- 采用缓冲区和改进I/O操作技术
 
 
总线
- 
两大基本特征
- **共享:**多个部件连接在同一组总线上,各个部件之间都通过该总线进行数据交换
 - **分时:**同一时间,总线上只能传输一个部件发送的信息
 
 - 
计算机部件互连复杂
 - 
解决
- 采用总线
- 控制线:控制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访问和使用
 - 地址线:指定数据总线和地址I/O端口上数据的来源或去向
 - 数据线:在系统模块之间传送数据
 
 
 - 采用总线
 










